书法教育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从2012年11月份开始,学校积极创造条件,扎实开展书法教育。培养专业师资队伍,通过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,潜移默化对学生形成有益影响;编纂校本教材,为书法学习提供理论依据;完善硬件施舍,提供专门书法教室;成立社团,提升专业水平。
(一)提笔即成品,写好字从教师开始
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是书法教学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。学校根据教学实际情况,安排了一名专职教师和三名兼职教师进行书法教学。随着书法教学在全校的普及,加入书法教学队伍的教师越来越多。为提高书法的专业水平,学校定期邀请山东省书法协会成员任德功、刘洪桢为学校教师进行书法讲座,以提高其书法指导能力。
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,对学生的影响最大。如果一个教师自己的书写都不合格,为学生树立榜样只能是空谈。提高全校教师的书法水平迫在眉睫,学校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倡导:行为师范,从写好字开始。温宽峰爱好书法,在繁忙的学校事务中抽出时间练习书法,并带动更多的教师练习书法。除了身体力行的引导,他还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教师的书法水平。一是为教师提供书写用品,倡导教师坚持练字;二是定期举行书法作品展,激发教师的书写热情。以级部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书法作品展,并由教导处负责检查、评审、记分,检查评比结果及时记入个人绩效考核档案,以此来提高全体教师的书法水平,在此基础上提高老师的执教能力。
此外,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,要求教师全员参与、全程督促,形成了浓厚的书法氛围,并贯穿到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,发动所有教师形成合力,对学生进行全程督促。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板书和作业批改中,除了批改答案是否正确外,还要对书写能力进行评价,以此给学生以鼓励和督促。这样的举手之劳可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,调动学生写好字的“内动力”,自然养成作业认真书写的好习惯。
(二) 课上课下同习字,书法课受青睐
除了平日里各科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书写进行指导外,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对学生的坐姿、执笔、书写笔画等环节进行个性化指导。对学生的作业以各种形式进行点评和矫正,这样能够让学生不断反思,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。有了专门的书法课,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,书写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。
书法学习需要进行不间断的练习。书法课时间有限,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。鉴于此,学校规定,每天晚自习之前的10分钟是学生集中练字的时刻。倘若哪天傍晚你走进五中,学校见不到任何人影,那一定是练字时间。那时,你悄悄走进某个教室的窗前,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能坐得住,每个孩子都能写一手好字。伴着校园优雅舒缓的音乐,你会感觉到书法的魅力如此之大,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书写,更是一种态度与习惯。
一套科学、系统、实用的书法教材是深入开展书法教育的基础和前提。为了让学生练习书法有据可依,学校经过反复研讨,除利用好地方教材《书法》外,还由颜楷入手,组织部分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《颜体楷书教程》,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练习书法的兴趣和书写水平。 专门的书法课和练字时间,专业的教材,建校之初,谁也未曾想过,而现在这一切都成了现实,书法课也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课程之一。
(三) 挥毫泼墨,书法教室墨香宜人
在学校综合楼四楼,有一间占地面积90平的书法教室。走进书法教室,一股墨香扑面而来,在这里有书法练习桌,并配有毛笔、墨汁、字帖、书法练习本等书写工具,墙壁两侧还挂满了颜真卿的作品。就是在这间教室里,学生与老师就书法艺术对话,共享书法艺术给他们带来的喜悦。书法艺术不仅是一门写的艺术,更是一门欣赏的艺术。学校开辟了一条文化长廊,专门悬挂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,营造良好的写字育人氛围,激发学生的练字兴趣,让学生有“让优秀的作品鼓舞人,让温馨的环境教育人”的切身感受。在这里,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品评,共同提高。书法教室和文化长廊,为学生的练字和作品展示提供了良好的场所。
(四)开辟书法教育基地——颜真卿书法研习社
德州历史悠久,文化灿烂,人文底蕴深厚,书法名家辈出,“楷圣”颜真卿更是为德州的书法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颜真卿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和书法家,被誉为“丹心臣子”和“热血书家”,其楷书雄浑厚重、肌筋丰满,有“颜筋柳骨”之誉,所作《祭侄文稿》被称为“天下第二行书”。为此,学校成立了“颜真卿书法研习社”,吸收对书法有浓厚兴趣和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学生,为学生书法学习的专业化提供更广阔的平台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,书法研习社现已有成员30多人。对这些社团成员,学校定期进行专题辅导,并组织他们到颜真卿公园等地参观,零距离感受书法的魅力。